现代控制理论Chapter2

State-Space-Mode

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

Basic Concepts

State Variable: 从系统变量中选出来的,最小线性无关
需要确保最小性(Smallest),独立性(LI)

对于一个系统,选取的State Variable未必unique,但是数目总是相同的
一般来说,n等于

  • 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(DE)(动态方程)的阶数
  • 系统独立储能单元的个数
  • 分母的阶数
    n个彼此独立的状态变量构成一个状态向量,即

状态向量的选取并不唯一,任意选取的两个状态向量为线性非奇异变换关系。

线性非奇异变换

设原状态向量为x,新状态向量为,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:

  1. 变换矩阵P必须可逆(行列式≠0)
  2. 系统本质特性不变(特征值/稳定性不变)
  3. 只是状态空间的坐标变换

状态方程:

其中:

  • A: 系统矩阵(n×n)
  • B: 输入矩阵(n×p)
  • C: 输出矩阵(q×n)
  • D: 直接传递矩阵(q×p)

A first-order matrix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m:

Establish State-space Model

Block Diagram Method

将传递函数拆分为若干的表示
PixPin_2025-03-28_15-39-34.pngPixPin_2025-03-28_15-41-48.png
则原系统的方框图可以用若干积分环节重构
对于每个积分环节,列状态方程,最终整理成矩阵的形式。

Physical Principles Analysis

基本步骤:

  1. 根据系统特性选择状态变量(通常选择与储能元件相关的物理量)
  2. 应用物理定律建立方程(如牛顿定律、基尔霍夫定律等)
  3. 整理为标准状态空间形式
  4. 状态变量选取的数量等于系统中独立储能元件的个数。
  • 机械系统:位移/速度
  • 电路系统:电容电压/电感电流

Transfer function method

Given a transfer function
讨论的大小关系

  • 严格正则系统(m < n):
    • 可直接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
  • 正则系统(m = n):
    • 需先提取常数项:
  • 非正则系统(m > n):
    • 物理不可实现
    • 需先通过长除法降阶:

考虑微分方程如下,对应传递函数分子为常数,分母为n阶
选取状态变量如下:

写成向量矩阵的形式

我们只考虑物理可实现的系统,则任意一个SISO系统可以写成:

若d不为0,则表示直接从输入到输出,只考虑前边的一部分,将分子和分母拆分为两部分:
PixPin_2025-03-28_16-27-50.png

第一部分:

第二部分:

选取中间的z为状态变量,则有

对应状态空间方程

输出可以写成

State-space representation in this form can be called controllable canonical form(可控标准型)

直接法 A Direct Method

根据上述结论,由传递函数可以直接写出状态空间方程,进而画出方框图表示:
PixPin_2025-03-28_17-17-42.png

串联分解法 Tandem decomposition

将传递函数分解为串联的形式,即若干项相乘:

or
PixPin_2025-03-28_17-46-51.png

Example: 可以拆分成三项之乘积,其中
可以画出系统的模拟结构图
PixPin_2025-03-28_18-04-46.png
把每个积分器的输出作为状态变量,不难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
得到的矩阵是一个下三角矩阵(主对角线以上的元素都是0)
并且主对角线的元素对应三个极点

并联分解法 Parallel decomposition

将传递函数分解为并联的形式,即若干项相加:

无重根情况

有重根情况(假设只有一个重根为k重根):
留数法可以求解

分子为一次的项对应的u前系数为1,分子为高次的项对应u前系数为0,而A矩阵该行对角线右侧会多一个1。

则状态方程可以写为:

矩阵A的形式被称作Jordan normal form.(约当标准型)
PixPin_2025-03-28_18-17-48.png

从状态空间到传递函数

已知状态空间方程如下,欲得传递函数
可以对其做拉式变换,不难得到:

其中

是指的伴随矩阵,伴随矩阵是余子式矩阵的转置

补充说明:

  1. 是矩阵的特征多项式,展开后可得系统的特征方程
  2. 矩阵特征值即为系统极点,满足的解
  3. 伴随矩阵的计算方法:
    • 先计算每个元素的余子式(删除该行该列后的行列式)
    • 组成余子式矩阵并进行转置

对于 矩阵的逆,可以直接写
如果行列式 ,则它的逆矩阵 为:
简单来说,交换主对角线元素 的位置,副对角线元素 取相反数,最后整体除以行列式

在离散系统中,建立状态方程可参见 计算机控制技术 > 状态变量表示

Composite System

Parallel connectoin

考虑两个系统


PixPin_2025-03-29_19-48-31.png
两个系统并联,有

并联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可以写成:

Series connectoin

考虑两个系统
PixPin_2025-03-29_19-52-39.png
两个系统串联,有:

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可以写成:
Therefore, we have: 注意矩阵乘法的顺序不可颠倒。

Feedback

考虑两个系统
为了简化,我们这里假设D矩阵都为0
PixPin_2025-03-29_19-56-06.png
其中放在反馈通路
可以得到

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:

求传递函数:

所以:
拓展到多输入多输出:
PixPin_2025-03-29_20-12-17.png

解:由系统方框图写出各输入量和误差之间的关系

因而开环传递函数矩阵为:

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矩阵为:

计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矩阵:

Linear Transform

一个系统可以用许多不同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来表述,状态变量的不同选取,其实是状态变量的一种线性变换或坐标变换。

其中是可逆矩阵
那么用表示原式:

其中 线性变换并不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,也不改变系统的极点(特征值),但是可以将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更便于分析的形式。

将状态方程变换为对角标准形

若n个特征值两两相异,则n个特征向量线性无关,于是我们有:

对于系统
设其特征值 为两两相异,并利用它们的特征向量组成变换矩阵
那么系统的状态方程在变换 下必可化简为如下的对角标准形:
式中
如果系统矩阵A具有友阵形式,(能控标准型 Control Canonical Form
即用直接法写出来的形式,可以取变换矩阵为范德蒙德矩阵

将状态方程化为若尔当标准形

当矩阵A含有相同的特征值时,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:

  • 矩阵A有m重特征值,但仍然存在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,那么矩阵A仍可化为对角标准形。
    Exx: 现控例题.md > 有重特征值但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
  • 矩阵A的m重特征值只有一个相应的特征向量,即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数少于n,则矩阵A不能对角化,只能化成准对角标准形(Jordan Normal Form)

给定系统状态方程,设其特征值为 ( 重), ( 重), ( 重),,则存在可逆变换阵 ,通过引入变换 ,可使状态方程式化为如下的若尔当标准形:

式中

称为若尔当块。

当系统矩阵 具有重特征值,且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数少于 时,通常不能通过变换实现状态变量间的完全解耦,若尔当标准形是可能达到的最简耦合形式

对于重特征值 ,根据特征向量定义 ,可以得到

式中, 为与 相对应的特征向量,而 则为与 相对应的广义特征向量,可由下列式子确定:

这样的选取保证了线性无关性,可以参考过程证明 > 数学证明:线性无关性

判断是否存在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

代数重数(Algebraic Multiplicity): 特征方程里某一特征根的重数
几何重数(Geometric Multiplicity): 该特征根对应的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个数= 对应特征空间的维数 = 基础解系中向量的个数

计算方法:

判定条件:

  • 若对于所有特征值,代数重数 = 几何重数 ⇒ 可对角化
  • 若存在特征值的代数重数 > 几何重数 ⇒ 只能化成Jordan标准型

(其中n为矩阵A的维数)

特征值及传递函数矩阵的不变性

线性变换不改变传递函数
  • Transformation relations:
    , , ,

Proof:

唯一,不唯一

等价系统有相同的极点

即证变换前后特征值相同